学风与道风

E-mail 打印 PDF

 佛教道场学风与道风的建立,要依靠佛教出家在家四众弟子全心全力的合作,树立道风。自古以来道场的特色,就是有独特的修学方法和宗旨,这就是所谓的"学风"与"道风"。我们的学风是专依"净土五经",或是与净土有密切关系的经论,我们要仔细讲解,依教修行。行门就是"持名念佛"。谛闲老和尚的教诲:念佛念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赶紧接着念,日夜不间断,真正做到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。印光大师开:行住坐卧、穿衣吃饭,从朝至暮、从暮至轫,一句佛号、不令间断,或小声念、或默念、除念佛外,不起别念。若或妄念一起,当下就要教他消灭,这是净宗道场的道风。

净宗的学风,发心讲经弘法的每天有一定的时间研究讨论,并负责讲经的任务,这就是古人所谓建道场、竖法幢,弘法利生。念佛堂的可以不参加研教,可是研教讲经的则一定要参加念佛堂念佛。因为离开念佛堂,恐怕讲经说法也会堕落在世间有漏福报之中。我们必须要知道,讲经说法着重在信、解二门,帮助大家起信,明白念佛的道理,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。明了之后,如果不认真修行,还是空过。所以,念佛堂着重在行证,合起来才是信、解、行、证圆满具足。

行证的目的是要契入境界,就是《法华经》讲的"入佛知见",念佛往生净土就是"入佛知见"。这就是宗门讲的"明心见性",见性就成佛,所以入佛知见就成佛,这是"见道位"。见道在大乘圆教是初住菩萨,别教是初地菩萨,小乘是初果须陀洹,可见得不是凡夫。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,我们的修学就不能算成就。换言之该怎么生死,还是怎么生死;该怎么轮回,还是怎么轮回",我们一定要知道。所以,讲经弘法每天一定要到念佛堂有念佛的时间,永远不中断,如此也符合经典所说"净念相继"的原则。这一点非常重要。

在念佛堂老年人比年轻人更要精进。老年人心里很清楚,自己来日无多,有一天命光就决不能让这一天空过,所以他把握机缘认真努力念佛,自然得到佛菩萨的加持,所以他念得欢喜,精神饱满,年轻同修也自叹不如。我们见到生欢喜心,将来念佛堂的同修能预知时至,没有病苦,能有站着走、坐着走的一定都是中上品往生,学教讲经者都都比不上。眼前好像能讲会道者比人高一等,往后一看,落在人家后面太多,所以我们自己要发愤努力。在念佛堂念佛,要真正发愤精进,我们自己不努力,不肯精进,以后就后悔莫及。世出世间只有这桩事是真实的,其他全是虚妄。《金刚经》云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”祖师大德时常提醒我们,如果在虚妄里做活计,是永远搞六道轮回。所以,善导大师开示:“一切法从真实心中作”,我们必须把它记住。

研教一定要契入境界,换言之,研教跟念佛是一不是二。宗门说大彻大悟,念佛堂讲一心不乱,教下讲大开圆解,是同一境界。修学的人所依的是不同的方法,可是达到的境界完全相同,都是作佛。明心见性是见性成佛,一心不乱是一心成佛,大开圆解是圆开成佛。印光大师开示我们,“诚、敬”二字就能契入这个境界。诚是真诚,真诚就是菩提心。一般人讲发大菩提心,不清楚什么是大菩提心,也不知道如何发大菩提心,印祖讲真诚,比较容易体会。“真”是一丝毫虚妄都没有。一生处事待人接物真诚,不自欺、不欺人,心地光明正大,没有一桩事不可以告人,一生不妄语,学佛之人若是做不到,就不会有成就。我们处事待人接物,如果有一桩事欺骗人,为众人所知,信用就完全丧失,没有人相信你。而事实上,我们瞒不过人,古德所谓“若欲人不知,除非己莫为”。我们学讲经要把经讲好、没有错误,讲得活泼令听众感动,即是靠真诚、靠恭敬,敬人、敬事、敬物。

 我们想要在这一生达此境界决定可能,问题就在自己肯不肯做、肯不肯回头,正是所谓“回头是岸”。古德有云:“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”我们在经典里看到,阿阇世王造五逆之罪就要堕地狱,他一念回头求世尊帮助,世尊教他忏悔、念佛往生,他依教奉行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上品中生。这也是示现给我们看,虽造五逆重罪,只要一口气还没断,头脑还很清楚,可以回过头来真正忏悔求愿往生,品位不比别人低。所以,念佛往生是两个途径,一个是平素积功累德,一个是已经造作罪业,回头忏悔往生,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。让我们生起觉悟之心,让我们知道回头、改过。